解码城市脉络 探寻泉水密码 济南一中高二地理学科实践活动走进大明湖

2025/05/13              点击数:

5月11日下午,济南一中高二年级60余名师生走进泉城水系,开展“解码城市脉络·探寻泉水密码”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在护城河与大明湖畔,四场别开生面的地理课堂次第展开,将课本知识搬到古城山水之间。

高二地理组精心筹备大明湖地理实践活动。为确保教学效果,老师们提前两周前往景区实地考察,结合高考考点精选四个景点作为教学点位编制实践指南带领学生按照预设考察路线,完成特色各异的地理探究。

 

船闸“电梯”里的奥秘

第一堂课在东船闸展开。当游船缓缓通过闸室,水位升降的过程直观展现,高二地理组教师史文昊借此生动讲解了船闸的工作原理,学生们认真观察记录并提出一系列问题与老师探讨,有同学主动提出前往不同位置进行观察,还有同学绘制了船闸工作原理图,现场气氛活跃。

古桥上的时空对话

转入大明湖景区,高二地理组教师于学茹带领学生沿曾堤缓行。她通过对比杭州苏堤,剖析济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格局。

北水门的“泉源问答”

行至北水门,高二地理组教师董克翠详细讲解济南泉水成因。“为何泉水多集中在老城区?南部山区怎样充当天然水塔?石灰岩是巨型滤水器?”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真切理解了“水脉北流”的科学内涵。

古城墙下的城市年轮

最后,师生集中在大明湖东门,高二地理组教师杨成林以护城河古今变迁为切入点,展开城市化主题讲解。有学生感慨:“原来地理课本上的城市空间结构,正在我们眼前生长。”

本次实践成果丰硕、意义深远学生们在行走中触摸城市地理知识,在观察中领悟人地关系。通过此次活动,许多困扰课堂学习的知识难点迎刃而解。同学们纷纷表示,返校后将认真整理学习笔记,总结收获与感悟期待能在下一次的地理实践中,不断拓宽知识边界与认知视野老师们也纷纷表示:“最好的课堂不在围墙之内,而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上。”

 

图文/高二地理组 初审/于学茹 复审/高彬 终审/张志强 编辑/姚琬颖 核发/周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