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初中阶段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培训工作会在济南一中召开
为贯彻落实《济南市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施方案》和《济南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试点方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探寻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改革的路径和方法,4月17日,济南市初中阶段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培训工作会在济南一中召开,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干部张杰慕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卫平及其团队成员,初中阶段相关学科教研员,初中阶段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试点区项目负责同志及团队成员,45所试点学校科技副校长及项目学科教师参加。
首先,济南第三十四中学教师刘雨泉展示了课例《怎样描述力》,践行了学科融合与科技实践的创新教学理念,课程以“水火箭发射”引入,巧妙串联了物理、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获得一致好评。
随后,三所试点校就跨学科教研和课程设计进行展示汇报。大学城实验初级中学教师董丽丽、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师张振华、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初级中学教师谢建涛分别以《燕之时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案例研究》《基因探秘与社会责任:初中生眼中的遗传密码》《舌尖上的科学:泡菜制作与饮食安全》为题进行分享。
胡卫平结合四位教师的展示,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发。
下午,重庆巴蜀中学教师季鑫执教课例《消化与吸收》,课堂上她从提出观点、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实验论证、总结结论等多个维度带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结合显微镜成像、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直观地感受人体消化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构建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随后,季鑫将课程设计的思路与参会老师进行了分享与交流,胡卫平作点评指导。
会议最后,陕西师范大学郭习佩老师作《如何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设计学科教学》报告,结合多门学科知识系统介绍了知识图谱的关键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知识图谱在提高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促进知识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市科学教育试点区、试点校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为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注入了强动力。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实践,共同推动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的深入和持续优化,特色打造济南市科学教育实验区,为服务带动其他地区科学教育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文/教学管理部 图/办公室 初中部 宣传中心 初审/毕晓静 复审/王正 终审/刘波 编辑核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