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中生物学科第一期“面对面”活动在济南一中举行
2月25日,济南市2025年高中生物学科第一期“面对面”培训暨济南一中省学科基地经验交流活动举行,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
市教研院高中部主任步东军、高中生物教研员高扬,济南一中校长苗翠强,副校长刘波、石学业,300余名高中生物教师参加现场观摩及交流,重庆市武隆中学的老师们观看了线上直播。济南一中生物教研组长张立立主持。
课堂实践再探索
济南一中生物教师董洋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基础,深入探讨基因分离定律在育种中的应用。整节课以学习目标为引领,一“境”到底,任务驱动,假说-演绎法贯穿,学生围绕分析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判断基因型、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寻找异常遗传比例的背后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探究。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技巧,培养社会责任感。
济南一中生物教师张明月以《主动运输的三种供能方式》为题,以课标要求及考情为导向,通过回顾基础,分析资料,明确主动运输的能量可由ATP直接提供。通过深度学习,破译情境,明确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还可以是其他物质浓度差提供的电化学势能或者光能。学生利用高考真题进行知识迁移和深化理解。整节课引导学生整合知识、发展思维、锤炼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高扬进行课堂点评:两节课均从学生学情出发,是指向深度学习的微专题教学实践探索,小切口、深挖掘、重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深度学习进行深度教研,做细做实,助力学生基础不丢分、看图会说话、关系会梳理、解题有方法,实现学业素养双重提升。
经验共享促提升
张立立进行省级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基地建设情况汇报及经验分享。报告的内容涵盖前期积累、中期推进、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前期积累阶段,以“精准定位+资源沉淀”为核心,着力建设校本选修课程,创新项目式学习方式,取得初步成效。中期推进过程中,进行实验教学推广与辐射带动,打造新“备课组”新样态,探索育人新举措。面向未来,在教育与教学、师资培养、学生发展等方面精雕细琢,让学科基地建设真正成为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永动引擎。整个报告完美诠释了校长苗翠强提出的“重塑再生向未来”的工作主线,生动践行““唤醒人、激励人、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育人理念,为全市生物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专家引领明方向
步东军作《研究过去 把握现在 迎接未来》专题讲座。以济南市期末学情检测试题为基点,分析等级考试题的特点,指出当前备考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教学实践中的建议。步东军提到,随着命题内容学术拓展化,考查载体情境层次化及教材内容应用综合化,教师要提升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用逻辑找到命题意图、用逻辑构建考学桥梁、用逻辑提升钻研度,助力学生学会“翻译”、整合与推导,增强内驱力、专注力、理解力,突破舒适区,扩展认知区。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为全市高中生物学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济南市高中生物学教学必将再上新台阶。
图文/生物教研组 初审/张雪梅 复审/张立立 王正 终审/刘波
编辑核发/周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