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在一中 | 济南一中优质课教师风采展(十)

2023/11/08              点击数:

济南一中2023年校级优质课展评暨学校首届听课节圆满结束。15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盛宴。学校线下听课、线上直播双管齐下,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学习平台。

各位参赛教师汲取学科前瞻理念,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来自12个学科的15堂课,展现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务实高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一中教师的优秀教学素养。下面,让我们来一睹参赛教师的风采吧

 

个人简介

夏远征,中共党员,一级教师,2009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班主任,他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第一准则,教导同学们求真求实、向善向美;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他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与同学们一起成长。

 

课堂介绍与经验分享

《盐类的水解》这个知识点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高考的难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已学过的离子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的教学与前面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本节的学习。

通过这次备课,我收获了很多,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好一节课真的很不简单,而且需要团队的力量在备课团队成员孙洪娜、杨丹丹、徐薇和实验室王晶老师的倾力帮助下,对于编写的任务单、制作的课件和准备的实验,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才基本满意。就拿实验的准备来说,在选择六人一组或者四人一组的小组划分问题上,也是考虑再三。为了展现更好的实验和课堂效果,果断采用工作量多出50%的四人小组。多次对溶液的选择、浓度的调试,单单统计所用烧杯、试纸、指示剂等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就多达225件。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能让我自信站到讲台上的另一个强大的力量来自整个化学组。磨课、评课、修改、完善,一节课倾注了化学组所有人的智慧和心血在经历多次修改(保存的课件、学案、实验方案等文件共计46个,合计资料大小579M之后,最终版本的教学设计才得以完美地呈现。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的实质。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 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情境,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从而形成思考问题的微粒观和平衡观。

• 组织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对盐的组成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熟悉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 以讨论、小结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 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推导出正确的结论,既能落实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的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很好。当然由于本人经验不足,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同行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指导,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努力克服。现总结归纳如下:

• 对一些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注意措辞和化学用语的规范。

• 有些问题的设问指向性不明确,不能让学生直接领会问题意图或者大体方向。

• 重复的话语较多,不放心完全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 有些时候,在幻灯片播放的过程中,手速和语速步调不一致。

• 由于时间关系,规范盐类水解方程式、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练习不够充分。

“物各有质,自有变化”,谓之“化”;“磨砥刻厉,穷理尽微”,谓之“学”。通过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变的地方,下一步将继续秉承济南一中化学组的优良传统,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地进行深度教学研究,“追求卓越”,让自身变得更优秀。

初审/夏远征    复审/王正    终审/刘波

编辑/焦婵     核发/周贤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